人事工作动态

首页 > 人事动态 > 人事工作动态 > 正文

2025年拟入站博士后公示(2025年9月8日)
来源:人才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9-08   编辑:申伟   访问量:


根据《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修订)》要求,经个人申请、合作导师推荐、流动站同意、组织考察、校博管办同意,确定以下人员为拟入站博士后,现将基本情况公示如下:

一、拟入站博士后

刘婷,女、1996年7月生、满族、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拟入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为刘永斌研究员。曾担任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博士党支部纪检委员、2021级博士班班长及团支部书记、农业农村部生鲜牛羊肉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及“畜产品加工”中央和地方高校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和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团队成员。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自治区学业奖学金、研究生自治区等奖学金;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等。组织参与多项科技竞赛并荣获2项全国一等奖及1项全国铜奖。现有实质审查阶段发明专利3项,主要从事肉羊育种、肉品科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会议文章3篇,中文EI期刊2篇,SCI期刊6篇(其中SCI一区1篇、二区3篇及三区2篇);主持过1项内蒙古自治区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武婷,1996年9月生,女,汉族,中共党员,2025年6月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拟录为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孙志宏研究员。博士期间围绕益生菌应用、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及益生菌功能评价开展研究,利用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免疫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深入研究副干酪乳酪杆菌ProSci-92发酵乳饮料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作用机制。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Dairy Science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中国食品学报发表EI论文1篇。在校期间曾荣获自治区奖学金、自治区学业奖学金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刘芯瑞,1993年10月生、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拟入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为刘永斌研究员。从事农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近4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4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SCI一区TOP论文1篇(IF:9.7),SCI三区论文1篇。

张如鑫,男,汉族,1995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拟聘单位为草业学院,拟录为草学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王忠武教授。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Plant,、Soil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Atmosphere、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水土保持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排名第一),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项(排名第二)。曾获第九届“内蒙古农业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排名第一)、第十四届“挑战杯”内蒙古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排名第四)、第七届全国生物炭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优秀研究生报告奖”等多项竞赛与学术荣誉。在校期间荣获自治区奖学金、校级学业奖学金,并获“自治区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吕金慧,女、汉族、中共党员,1994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毕业于海南大学作物学专业,拟聘单位为草业学院,拟入草学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石凤翎教授。博士期间研究课题以我国南方重要豆科牧草柱花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组学(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生化酶学性质分析及转基因拟南芥表型验证),研究柱花草耐低磷胁迫机制。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SCI一区TOP论文1篇,SCI二区论文1篇,SCI四区论文2篇,CSCD核心论文1篇。在校期间曾荣获2021年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者暑期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团队)、学业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卜凡,1996年3月生,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拟录用至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全日制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李海港教授。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地有害生物控制,致力于研发新型纳米级植物源不育剂。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4项,并作为核心成员荣获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金奖。

赵宏胜,1995年7月生,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拟录为木材科学与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王喜明教授。博士期间围绕黄河流域“几字弯”穿沙段风沙运动特征及入黄沙量开展研究,利用地面多点原位监测、无人机低空动态监测及多源遥感影像解译等多源技术,探明了研究区风沙运动特征及科学估算出风沙入黄量。博士期间主持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参与内蒙古科技计划、内蒙古重大专项“科技兴蒙”计划及自治区水利厅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在Forests、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中国环境科学发表EI论文1篇,中国沙漠发表北大核心论文1篇。参编专著1部,授权新型实用专利1项。在校期间先后获得自治区奖学金及自治区博士学业奖学金。

李伯海,1994年1月生、男、汉族,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录为食品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陈永福研究员。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围绕乳酸菌基因编辑、代谢调控开展研究,开发了干酪乳酪杆菌、植物乳植杆菌、乳酸乳球菌等乳酸菌基因编辑方法;建立了乳酸菌代谢组数据库和功能代谢物靶向检测方法。以第一作者在《Engineering》、《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3)1项。

海尔汗,1996年1月生,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录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刘永斌研究员。博士期间以精子冷冻损伤为切入点,明确了精子冷冻保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细胞死亡类型,并解析其调控机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ell Death Discover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篇。以第一、二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第二拟草人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3项。

孙梅,女、汉族、1993年5月出生于内蒙古满洲里市,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录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陈永福研究员。2011年至2015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学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20年至2025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围绕为奶牛泌乳调控和氨基酸营养方向展开。在读期间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Fermentati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在动物营养学报发表CSCD论文1篇;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因项目1项、国家乳业创新中心项目1项以及中央引导地方财政发展基金项目1项。2021-2024年期间三次获得博士研究生自治区学业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

宋宇琨,男,1994年02月生,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拟录为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曹俊伟教授。博士期间以绵羊卵泡发育及铁死亡介导卵泡闭锁为切入点,明确了闭锁卵泡中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发生铁死亡,并解释了脂质代谢机制调控卵泡铁死亡发生。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BMC Genom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先后获得2022年2023年博士学业奖学金,2024年自治区博士学业奖学金。

杨淑娟,女,汉族,中共党员,1997年1月生,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拟聘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拟录为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张和平教授。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9年9月,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21年9月,获硕博连读资格,开始攻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乳酸菌资源开发与利用,2025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围绕多菌株发酵剂在发酵乳中协同共生的机制展开研究,利用宏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维度组学技术,系统解析发酵剂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之间的代谢互作网络、基因表达协同调控及群体感应信号传递机制,阐明多菌株共生体系在发酵微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揭示多菌株发酵剂的协同共生机制,从而填补多菌株发酵剂相关机理研究的空缺。硕博连读期间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Journal of Dairy Science和中国食品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5篇,EI论文4篇,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2021至2024年,连续4年获得自治区学业奖学金。

王泳,1994年3月生,女,汉族,党员,2023年博士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从事反刍动物分子营养学与繁殖调控研究。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会会员,“英才兴蒙”工程六类人才,四子王旗“三区人才”,河北科技示范学院研究生导师。主持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引进人才支持经费项目1项,河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治区项目1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编自治区地方标准10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第一作者发表二区SCI论文3篇,三区SCI论文2篇,发布软著1项,参加国际会议进行报告1次,进行大会报告3次,墙报展示2次。

注:请公示人员近期完成心理测试和体检。

二、公示期限及受理方式

公示期限:2025年9月8日——2025年9月12日。

公示期间如对上述人员有异议,请向内蒙古农业大学人事处(校博管办)反映,电话: 0471-4316652,电子邮箱:renshichu9305@126.com;也可向内蒙古农业大学纪委举报,电话:0471-3596892。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事处

2025年9月8日

上一条:内蒙古农业大学2025年管理助理、教学助理拟聘用人员公示(二)

下一条:【喜报】我校3名博士后获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