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结果。我校靳昊、马腾、张猛3名博士后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资助。作为承担科研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三位博士后在各自领域展现出突出的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博士后培养过程的管理,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博士后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持续提升博士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能力。本次三位博士后成功立项,不仅是他们个人科研水平的肯定,也彰显了学校深化“人才培养–项目支撑–成果产出”机制建设的初步成效。
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博士后培养机制,聚焦科研培养质量,深化导师队伍建设与资源投入,为博士后成长成才提供更坚实的平台支持。
靳昊,男,1994年3月生,博士,专注于乳酸菌基因组资源挖掘及益生乳酸菌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封面文章)、Science Bulletin、Gut Microbes、iMet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参与发表论文累计被引1500余次,H指数21。负责建成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iLABdb入选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十大科技进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及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并作为技术骨干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联合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获2023年度“博新计划”、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资助、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博士后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并担任《iScience》、《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和《Current Research in Microbial Sciences》等期刊的审稿人。
马腾,男,中共党员,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孙志宏研究员)。从事益生菌、肠道菌群与健康方面基础研究,基于动物模型和人群队列,完成了多项益生菌功效评价研究,阐明了益生菌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和芳香烃受体发挥功效的作用途径。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Cell Reports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Bulletin和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入选ESI 1%高被引和热点论文)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他引1438次,H-指数19。带领团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2025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创办了科普公众号“菌菌有约”和服务公众号“益知君”;担任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理事、Microbiome Research Reports期刊青年编委、以及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Msystems和Animal Microbiome等期刊审稿人。
张猛,男,中共党员,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张和平教授)。长期从事益生菌介导的肠道微生物调控宿主健康机制研究。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和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封面文章)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IF > 10的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入选2025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曾获内蒙古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自治区奖学金、热心肠奖学金、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担任mSystems、Food Frontiers、Food Safety and Health等期刊审稿人。
下一条: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后获2025年度国家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资助
【关闭】